【記者梁雅玲/南投報導】
陶藝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南投陶」具有開先河之地位,《土生土長—南投陶》展出南投陶過去的風華、即日起至12月10日止,歡迎民眾來展場感受「南投陶」來自土地的溫暖力量。(記者梁雅玲攝)
南投陶起源甚早,自清代以來發展迄今已二百多年,於過去陶業鼎盛時期,曾以「南投燒」馳名遠近。本次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地方工藝館展出《土生土長—南投陶》特展,展名以「土生土長」破題直入,述說南投陶之地方工藝故事,從材料取得、創作技法與歷史文化的積澱發酵,延伸到具新時代意義的嶄新風貌。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工藝承載了地方的自然與人文。在臺灣陶瓷發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南投陶」,取材於在地的南投土,由於南投土含鐵量高,因此燒製出的陶器顏色較深,有「紅陶胎」的特色,在地陶師又順應此特性,運用鑲嵌、透雕、鏤雕以及化妝土裝飾等技法,製作出豐富多變的器物。傳統南投陶以日用生活器皿為主,如筷籠、香筒、陶枕、飯硿等;燒製技術門檻高的大型器物也是特色產品之一,曾以「陶棺、防空缸、習字磚」為南投陶三寶,見證保存了過去珍貴的歷史記憶。
規劃六大主題展區,呈現生於斯、長於斯的「南投陶」,分別為「窯燒印象、歷史記憶、文化表徵、品味南投、新創南投陶、希望南投陶」等。其中「窯燒印象—土生土長南投陶」以窯的意象為入口起點,引領觀者深入探究南投陶的世界;「歷史記憶—瑰麗的南投陶發展史」展區,使用瓦楞紙轉曲迴旋營造出製陶旋轉的律動,有如土與水的融合,造就瑰麗的南投陶,呈現工藝與社會的互動連結,看似簡單的作品卻傳遞了希望、療癒、陪伴的人文關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