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D
廣告刊登:0972 026 222、049 2241626
Call AD Service
行動電話:0972026222
聯絡市話:0492241626
諮詢信箱:lu.fy361025@gmail.com
國道3號和美聯絡道西行線8月26日至8月30日封閉
【記者蔡鳳凰/和美報導】
中區養護工程分局於8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至8月30日(星期五)中午12時,將辦理施工封閉部分車道伸縮縫更換施工。(記者蔡鳳凰攝) 為改善國道3號和美聯絡道西行線伸縮縫平整度及安全性,中區養護工程分局於8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至8月30日(星期五)中午12時,將辦理施工封閉部分車道伸縮縫更換施工,對交通產生干擾勢難避免,請用路人配合依標誌指示行駛或提前改道。
高速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說明,施工期間欲使用國道3號和美聯絡道西行線用路人,建請於線東路7段與嘉卿路一段路口左轉,沿嘉卿路一段行經至縣139路口右轉,並繼續往台61乙方向行走。
高速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強調,為維護道路行車安全,進行伸縮縫維護與施工為必要,對車流造成影響勢難避免,尚請用路人配合及見諒。
高速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呼籲用路人,上高速公路前,請先蒐集相關路況,以提前應變或避開施工壅塞路段;此外行駛途中請注意國道資訊可變標誌(CMS)、收聽警察廣播電臺,以瞭解最新路況。高公局祝您行車平安。
山陀兒颱風持續增強 2日全台大多數停止上班上課
【記者 陳國華/台北報導】 1日19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 21.2 度,東經 119.5 度,即在高雄的南南西方約 180 公里之處,以每小時6轉11公里速度,向北轉北北東進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焢窯草屯~花旅南投」登場 縣長出席與千人同樂
【記者 盧歌/草屯報導】
南投花卉嘉年華系列活動「焢窯草屯~花旅南投」盛會,22日於草屯鎮陳府將軍廟旁農田熱鬧登場,逾300座焢窯同時堆疊生火,來自各地2,000多名大小朋友在冬至後的低溫下熱情似火的焢窯同歡,縣長許淑華也到場同樂,中場時間,許縣長還擔任朝陽宮媽祖婆「鹹粥義工」,雙手不停的舀盛熱騰騰的葷、素鹹粥,貼心招呼滿場民眾「吃了再上」繼續為焢窯打拚;許縣長也不忘呼籲各地遊客歲末初春優先選擇到南投賞花、泡溫泉、逛燈會。
「焢窯草屯~花旅南投」千人焢窯活動,已成為草屯鎮別具風情的歲末聯歡傳統風俗,22日縣府與鎮公所共同主辦的這場活動,由代理鎮長簡青松主持,縣長許淑華、縣議員簡賜勝、立委馬文君秘書黃炫瑞及多位鎮代、里長都參加,縣定古蹟朝陽宮二媽會特別贊助鹹粥等在地美食為參加民眾補充體力,在占地廣闊剛收割的稻田堆起300多座土窯、點火燒紅田土,再將蕃薯、玉米、土雞蛋及各種肉品食材以錫箔紙包裹擺入土窯,最後將土 窯敲塌讓食材悶烤,開窯時刻,大伙在凜冽寒風中,開心大快朵頤,吃著剛從土窯挖出熱騰騰、香噴噴的焢蕃薯等等人間美食,允指回味、齒頰留香,溫暖每個人的心。
許縣長表示,花卉是南投重要的產業,縣府為彙整冬季的旅遊活動,舉辦「2024南投花卉嘉年華」,感謝交通部觀光署的大力支持與補助。而「焢窯」是古早農村秋收後傳統回憶,三五好友、全家在收割後充滿稻香農田裏,親子合力堆土窯、焢蕃薯,是歲末令人回味的田間野趣。草屯是南投重要米倉,草屯鎮公所至今已?理二十七屆千人焢窯,配合縣府花卉嘉年華,今年更營造周邊農田的花海景觀,並建置打卡玫瑰花牆,吸引2,000多人共襄盛舉,熱鬧滾滾歡笑滿場。
現場還有好禮大摸彩,摸出包括55吋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腳踏車、烤箱等豐富大獎。配合南投花卉嘉年華~永續低碳主題,精心佈置大型草屯特產玫瑰花牆、獨門稻草編織作品,也成為民眾熱門拍照打卡景物。南投縣政府警察局草屯分局防詐宣導、各單位有獎徵答、大家做伙逛市集等饒富趣味活動,為現場增添熱鬧、歡樂氣氛。
許縣長呼籲各地遊客指出,南投花卉嘉年華接續兩週還有羅娜聖誕節及清境高山跨年活動,邀請大家可以來全國最大的原住民部落羅娜體驗原住民的聖誕節,並到信義鄉賞梅花及泡溫泉,也可以在跨年時刻來到清境農場,體驗高山跨年氛圍,而南投燈會也將在明年1月下旬登場,值得大家優先選擇到南投觀光暢遊。
伸港陳姓三姊弟車禍 搶救197天 小姊姊不幸離世
【記者蔡鳳凰/伸港報導】彰化縣長王惠美(左二)前往關心人員有社會處長王蘭心(右一)、教育處督學、新港國小校長施舜馨、縣政顧問柯永豐顧問等人。(記者蔡鳳凰攝)
彰化縣伸港陳姓三姊弟於(113)年2月不幸發生嚴重車禍,其中10歲大姊及8歲二姊傷勢嚴重,彰化縣二家醫院全力搶救,5日上午6點55分小姊姊因中樞神經衰竭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彰化縣長王惠美聽聞此消息相當不捨,在一接獲消息,即安排社工前往醫院關心家屬,且於當天晚上前往家中關心慰問,致贈慰問金,且指派社會處、教育處等相關單位全力予以協助。
王縣長特別也感謝之前來自各界的愛心,對於各界善心人士的捐款,社會處已成立信託專戶,未來將提供二姊及弟弟教養、醫療、生活所需以及大姊喪葬費用,社會處將持續關懷追蹤案家生活情形,希望陪伴家屬早日走出傷痛。
中部首座!中市府員工子女托嬰中心開幕
[記者梁金源/臺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附設員工子女托嬰中心(18)日上午於台灣大道市政大樓文心樓舉行完工暨開幕典禮,市長盧秀燕親自為托嬰中心揭牌,各界貴賓及收托幼兒、家長也一同到場共襄盛舉。盧市長表示,市府積極推動「公托倍倍增、公幼再加量、區區親子館」,現在更進階推動「幼托2.0職場托育」,要讓年輕人願生樂養,幸福職場再升級。
今日活動開場由劍聲幼兒園的小朋友帶來愛的表演,接著播放托嬰中心建置歷程的影片,盧市長更貼心準備聖誕禮物致贈給表演的小朋友及收托幼兒,現場氣氛相當溫馨。
盧市長表示,台中市人口數已突破285萬,是全國第2大城市,她一直把台中當作一個大家庭在經營,把市民當自己家人,把城市當自己家庭來經營、建設、服務,目前台中的生育率和年輕化程度在六都中排名第2名,新市政中心員工約有3,200多人,經調查20至40歲婚育年齡同仁的托育需求,有意願送托至新市政托嬰中心之嬰兒人數超過百人。
盧市長指出,這是中部各縣市政府第一座職場公托,自她上任以來,公托數量由5座增加到45座,也正在努力讓全市29區都有親子館,幫助台中市的年輕人養兒育女,除了經濟上,也在照顧上減輕負擔。下一個由市府設置的職場公托預計會在豐原區,因豐原區有許多重要機關,包含農業局、教育局、衛生局、水利局、觀光旅遊局、客委會、原民會等機關,也有很大的托嬰需求,期待能打造更幸福的城市。
盧市長強調,職家平衡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設立職場托嬰中心可以讓照顧孩子無憂、職場成就加倍,從而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共創雙贏的局面,市府與年輕人攜手打拚,這不僅是一個溫暖的起點,更是一個對未來的承諾,期盼市府的拋磚引玉,成為共創幸福家庭的種子,呼籲各區公所機關,如有閒置或適合的場地,就可以請市府協助一起來蓋職場公托,讓台中市成為職場公托的示範城市;也期盼更多的企業一起響應,建立市民有感的幸福城市。
EPEX香港演唱會全場合唱《告白汽球》驚喜賀YEWANG生日超溫馨
【記者 范至延 綜合報導】
韓國男團EPEX剛於3月9日在香港KITEC MUSIC ZONE完成了他們的EPEX 2ND CONCERT <So We...
市長偕兩國中畢業生PK導覽行銷彰化
【記者蔡鳳凰/彰化報導】
獲林世賢市長(中)聘為終身「觀光大使」,並相約攜手PK導覽,3人依約下午帶領數十人半日遊,暢遊國定古蹟元清觀以及扇形車庫等多個和鐵道元素相觀的景點,行銷彰化觀光。(記者蔡鳳凰攝) 年僅15歲、才國中應屆畢業的吳承家(「阿家」)、莊睿豪(「小莊」),6月間熱心帶網紅「普通女子 孫女」暢遊拍攝彰化市景點並品嘗小吃,影片大為爆紅,吸引150幾萬人觀看,成功行銷彰化市,獲林世賢市長頒獎表揚、聘為終身「觀光大使」,並相約攜手PK導覽,3人依約於27日下午,帶領數十人半日遊,暢遊國定古蹟元清觀以及扇形車庫等多個和鐵道元素相觀的景點,行銷彰化觀光。
27日下午2點起,3人攜手帶領民眾導覽的景點,依序為:元清觀~火車站~扇步道~臺鐵舊宿舍群~扇形車庫~戶羽機關車園區~忠權社區彩繪~三川紅茶~忠權運動公園~火車站。
林世賢市長率先打頭陣,導覽介紹說:「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建於清乾隆28年(四元1763年),已有261年的歷史,是國定古蹟,也是全台唯一罕見以「觀」為名的廟宇,日治時期因拓寬市區道路,廟的右半邊被拆除,後來被稱為「半間天公廟」。接著的景點,分別由「阿家」和「小莊」接棒輪流導覽:「扇步道」為林世賢市上任後由市公所設立,從後火車站廣場起,連接虹橋、戶羽機關車園區至扇形車庫間的鐵路文化觀光廊道。
「戶羽機關車園區」也是市公所為發展鐵道文化觀光,於民國110年向鐵路局承租位於扇形車庫後方、占地約2,600平方公尺、已荒廢10多年的用地,斥資2千多萬元進行活化開發建置完成,之後成功招商營運,這幾年已成為結合鐵道文化創意與市集活動等功能的遊憩勝地。
「臺鐵舊宿舍群」與全台碩果僅存的國定古蹟「扇形車庫」,則是同樣建於日治時期大正11年(西元1922年),為目前唯一保存相對完整的臺鐵員工宿舍區,區內不同時期興建的宿舍建築,以及設有幼稚園、俱樂部、洗髮廳,不僅凸顯早期鐵道人員生活的獨特聚落面貌,加上現仍存在的老樹與防空洞等,在在刻劃出最珍貴的歷史痕跡。
此次導覽的景點;半日遊行程,最後逛了上個月出現在「孫女」YT影片內而爆紅的「三川紅茶」店,市公所招待一行人喝紅茶同時,品嘗在地知名的「玉華珍麻糬」甜點,結束歡愉的市區半日遊之旅。
賀!中市表藝發展三連霸中市傑團扶植和場館營運再創佳績
[記者梁秀韻/臺中報導]
臺中表演藝術發展蓬勃,文化部評比績效三連霸!文化局「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第三度蟬聯文化部考評「特優」,同時,「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也再獲「優等」成績,表現亮眼。(記者梁秀韻攝)
臺中表演藝術發展蓬勃,文化部評比績效三連霸!文化局「扶植傑出演藝團隊計畫」第三度蟬聯文化部考評「特優」,同時,「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也再獲「優等」成績,表現亮眼。凸顯臺中市政府用心陪伴演藝團隊成長,並積極打造特色文化場館,讓臺中成為軟硬實力兼備的幸福城市。
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臺中市有超過750組演藝團隊和優質的藝文場館,文化局用心串聯與結盟,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團隊,打造多元的補助計畫,包含傑出演藝團隊計畫、演藝孵育創作計畫等,也媒合在地團隊進駐藝文場館,落實藝術扎根,同時優先邀請參與演出活動,並提供輔導諮商和行銷推廣等支持方案,讓團隊穩定營運並持續成長。
文化局說明,「傑出演藝團隊計畫」已邁入第27年,是文化部與臺中市政府攜手合作的重要文化政策,文化局用心投入,多年來鼓勵團隊創新作品、藝術扎根和國際發聲。113年8組傑團在國內外帶來超過200場演出,與4萬名觀眾分享精采藝術。文化局也特別於11月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成果分享會,吸引來自9縣市產官學界夥伴共襄盛舉,與傑團互動熱絡,拓展更多跨界交流與合作機會。
文化局表示,113年臺中傑團的能量相當豐沛,「大開劇團」是臺中資深現代戲劇團隊,秉持初衷「把劇場帶入社區,把民眾帶入劇場」,除了打造精彩演出,也多年入選葫蘆墩文化中心駐館團隊,舉辦暑期國小兒童戲劇營、劇場導覽及參與葫蘆墩藝術節等活動,進而創造互利共好、館舍與團隊雙贏局面。此外,文化局也首次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合作「藝術進校計畫」,由推動青少年舞蹈劇場的「純白舍Dance Lab」走進校園,培養學生發揮藝術的創意。
文化局指出,為均衡臺中市各區藝文資源發展,市府積極媒合優質團隊進駐各藝文場館,也聘請策展人和藝術顧問打造特色節慶,「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113年推出300場展演活動,超過20萬人次參與。此外,為了提供市民更安全、更舒適的藝文環境,市府也自籌近5,000萬元,將超過40年歷史的「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進行建築物耐震補強工程,預計今年7月重新啟用。
彰基與您共同抗癌 守護生命每一刻
[記者梁添義/南投報導]
彰基舉辦「肺癌病友關懷團體活動」進行健康講座,提供病友肺癌醫療知識。[記者梁添義攝] 彰基醫學中心21日舉辦「肺癌病友關懷團體活動」,提供肺癌醫療知識,透過互動交流及經驗分享,促進病友與家屬間彼此鼓勵、相互支持,進而協助病友和家屬鼓勵、關懷與情緒紓解。另;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博強、呼吸治療師唐名妤,分別以「肺癌治療新趨勢~前導型藥物治療」、「肺部手術前~肺復原之重要性」為主題,進行健康講座。
彰基中華院區院長暨內科部副主任林聖皓醫師表示,肺癌目前仍舊是台灣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此診斷肺癌的個案,如果有機會接受手術,才有好的預後。並不是每個初診斷的肺癌患者都有機會接受手術,因此透過新的化學藥物及免疫藥物治療,幫助每位病人爭取可以有手術的機會,這是彰基肺癌醫療團隊一直努力的方向。
詹博強醫師表示,肺癌是我們的新國病,很多人經過早期篩檢,知道得到了肺癌,肺癌的死亡率基本上非常地高,尤其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其實都已經是晚期了,那晚期的肺癌基本上死亡率是很高的,要存活過3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是早期的肺癌,經過手術治療之後,其實復發率還是高,5年的存活率有時候不超過五成。
唐名妤治療師表示,彰基肺癌病友會健康講座以「肺部手術前~肺復原之重要性」為主題,主要是透過術前的肺部治療,讓民眾了解有效的呼吸、咳嗽及哈氣訓練,去避免他們術後應會感到一些疼痛和焦慮的問題。動完手術過後可能會有胸管的問題,也會因為血水的問題而需要病人多下來走動,促進血水引流,引流管才能趕快拔掉;所以,術前肺復原的介入也是相當重要。這場病友會健康講座中,也會向病患仔細的介紹有效咳嗽及呼吸、哈氣的訓練,提升他們術後的品質,讓他們可以及早出院。
84歲癌友 - 林阿伯,大約12年前罹患肺癌,2個月內爆瘦10幾公斤,經檢查已是肺癌3期,接受醫師建議手術治療至今,身體狀況非常的良好,非常感謝彰基醫療團隊。林阿伯表示,80歲開始參加彰基書法及繪畫班,參加病友會活動和病友一同分享;他鼓勵病友有病要治療,不要在家強忍病痛。
37歲癌友 - 施先生,分享自己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以及一段他生命中的特殊經歷,這段經歷不僅改變了他對生活的看法,也讓他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堅持。施先生一直在餐廳工作,和大家一樣的每天努力忙碌,為了生活和家庭奮鬥著。然而有一天,平凡的被打破了,在一次例行的員工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3A期的癌症。醫師告訴他這個消息時,感到非常徬徨和無助,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經過進一步的全身檢查,醫生確定了他的病情,當時最讓他擔心的是醫藥費和治療的過程。
施先生表示,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林聖皓醫師,不僅詳細地向他解說病情,並幫助他加入一個肺癌新藥的臨床試驗,這對他來說是個重大的轉折點,因為不僅讓他有機會接受先進的治療,也減輕了經濟壓力。他在手術前接受化療和免疫治療,林聖皓醫師告訴他治療效果很好,腫瘤縮小得非常不錯,讓他有更多的信心去面對接下來的手術;手術順利完成,並且術後他還能夠繼續進行一年的免疫治療。
上菜普拉斯(Table+)中臺灣飲食文化創生展我們的臺灣味 傳承味覺記憶與認同
[記者蔡鳳凰/彰化報導]尹彙武舘長(左四)展現中臺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與地方創生實踐與豐富樣貌,以及各界透過溯源與創新傳承族群味覺記憶與認同的努力,現場並以象徵和諧共融的「中臺灣刈包」共創活動揭開序幕。(記者蔡鳳凰攝)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4)日辦理「上菜普拉斯(Table+)2024中臺灣飲食文化創生展」開幕式,系列活動展現中臺灣獨特的飲食文化與地方創生實踐與豐富樣貌,以及各界透過溯源與創新傳承族群味覺記憶與認同的努力,現場並以象徵和諧共融的「中臺灣刈包」共創活動揭開序幕。與會貴賓有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葉于正、彰化縣文化局秘書張林傑、逢甲大學社會創新學院前院長(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翟本瑞、地理資訊中心副處長賴玉真、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前院長暨思想·起文化廚苑創辦人楊昭景,以及各界重視地方文化與產業發展的地方創生工作者齊聚開幕典禮,齊力支持地方創生行動「上菜普拉斯(Table+)」系列活動。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表示,飲食是文化最貼近生活也是最直接的展現,此次展覽以「家的記憶」、「味覺地景」、「食踐進行式」及「食踐未來式」四大展區為核心,帶領大家走進從家庭味覺記憶到地方飲食創新未來的探索之旅,看見各界對於創生的願景與行動、地方攜手串連的動能,深刻體驗飲食文化與地方發展的緊密關係。
展覽的策劃呼應國家「食農教育法」、「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推動飲食文化與地方創生的深層結合,在「文化部推動地方創生文化環境營造計畫」的支持下,從臺中東勢的客家料理、雲林斗六的舊城風味,到南投賽德克族的傳統飲食的三個案例出發,探索飲食文化的豐富歷史文化以及開展串連興業與傳承創新行動。
「上菜普拉斯(Table+)2024中臺灣飲食文化創生展」10月4至13日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展出,系列活動包括10月4日下午1點30分的「論•食藝-飲食美學論壇」邀請飲食文化、食物設計與文化創新領域的專家詹慧珍、楊昭景老師,以及地方創生團隊原夢觀光農園王孝良、三小文創有限公司李宜倩、台灣合樸農學市集協會陳孟凱,討論臺灣飲食文化的美學詮釋與未來創新。
此外,展覽期間還有一系列互動活動,包括2024年10月05日至06日11時起「創•食作-食在風土民情」手作體驗和「逛•食市-好食好逛市集」,讓參觀者透過多感官體驗,深入感受中臺灣飲食文化的內涵與風土特色。
三個代表性地方團隊——「合樸農學市集協會」、「三小文創有限公司」和「原夢觀光農園」也於展覽中亮相,他們透過在地飲食文化推動地方創生,將傳統食材與當代創意結合,展示了飲食文化如何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些實踐案例為展覽增添了豐富的內容,讓參觀者能更加具體地體會飲食文化與地方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繫。
此次展覽以飲食文化為紐帶,緊密串聯土地、人文與歷史,深刻詮釋中臺灣飲食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承襲邁向創新的演變歷程。相信透過「上菜普拉斯」這場創生展,中臺灣的飲食文化將持續吸納多元創意與資源,成為地方創生的重要推動力,並在全球文化視野中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