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秀韻/臺中報導】
文化部文資局吳華宗副局長文化講堂是一個起點,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原住民族的歷史。(記者梁秀韻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文化講堂】「我的歷史不是我的歷史——失聲的島嶼原住民」,於(24)、明(25)兩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正式開講,同步開放線上參與,邀請更多民眾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
講堂內容以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的10起《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為主題,邀請叢書作者及事件相關族人進行演講,吸引許多期待更加瞭解原住民族歷史的民眾參與,其中有為數不少的中學教師、大專校院研究生,希望能透過講堂更深刻認識原住民族的歷史。
原住民族委員會所出版的10起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於清領至日治時期,涉及的族群從恆春半島的排灣族、東部的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到南庄的賽夏族,以及中央山脈北段的泰雅族、太魯閣族、南段的布農族,這些事件帶來的影響不只是族人的死傷、離開家園,也造成部落文化與語言的流失。
文化部文資局吳華宗副局長致詞時提到,原住民族過去沒有書寫的傳統,只能存在於外來政權所書寫的歷史當中,如今有原民會出版的歷史事件叢書,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相關的研究成果問世,舉辦文化講堂是一個起點,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原住民族的歷史。而明(25)日還有大嵙崁事件、李崠山事件,以及發生在臺灣後山的七腳川事件、太魯閣事件、大分事件,豐富的講堂內容,邀請大家一同認識原住民族重要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