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雅玲/南投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李友平局長(前左三)分享濁水溪口生態基地規劃會議在各方代表熱烈討論以及專家學者提供寶貴意見,對於彰雲海岸保育軸帶上之生態推動將有更進一步進展。(記者梁雅玲攝)
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本週二(112年7月4日)召開「國土生態綠網彰雲海岸濕地保育軸帶平臺會議」,邀集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行政院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彰化縣政府、雲林縣政府、麥仔簝文化協會、彰化縣野鳥學會、雲林縣野鳥學會、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達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及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彰化、雲林沿海各項生態議題,彼此交流分享相關成果及實務經驗,共同擘劃臺灣中區西部沿海生態保育願景,朝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前進。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自107年起即邀集各相關政府部門協力,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聚焦淺山、平原及海岸地區環境與人類活動的永續發展,藉由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合作改善棲地破碎,恢復森林至海岸間關注物種棲地的連結,並保全及活用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及營造韌性社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12)年5月「國土生態綠網圖資」平臺正式上線,公開全臺45條區域保育軸帶及多項生態地景圖資,政府各部會在國土復育整合、國土規劃、公共工程、農業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多個領域運用,充分開放的生態資訊讓公、私部門開發單位之工程選址與生態調適有所依據,避免因資訊不足引發環境爭端。
南投林區管理處李政賢處長表示,臺灣中央山脈之森林生態系目前多已透過國家保護區系統獲得有效保護,但在淺山、平原及海岸等人為高度活動地區則面臨強大的開發壓力,不僅切開山脈與海岸生態棲地系統,亦使棲地逐漸破碎化,進而導致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透過「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的推動,建構並公開相關生態資料以及圖資,供公、私部門有一致的資訊基礎,並藉由平臺串聯多元權益關係人參與,達到跨部門與專業的資源整合;合作改善棲地破碎,恢復森林至海岸間關注物種棲地的連結,保全及活用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及營造韌性社區,兼顧經濟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