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鳳凰/鹿港報導】
許志宏鎮長(左)綜觀這本三十餘萬字的鹿溪筆談,猶如鹿港三百年歷史之縮影,為蔡志展教授(中)研究區域與社會發展的成果,教授也始終期許「二鹿風華再現」,對吾輩更是重大的使命,值得效法的文化標竿。(記者蔡鳳凰攝)
蔡志展教授自台中教育大學退休之後勤於筆耕,積極整理許多有關家鄉鹿港的近代史料,並由鹿港鎮公所編印出版,是為鹿港近代史中的珍貴紀錄。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蔡教授退休之後所完成三十餘萬字的「鹿溪筆談」能夠由鹿港鎮公所付梓推出,他深感榮幸,也為他致力推動的「鹿港學風華再現」增加豐富的文字記錄。
蔡志展教授係於昭和16年〈1941〉出生於臺中州彰化郡鹿港街大有口第102番地,現址為新宮里文開路32巷24號,父親金圳公自幼喪父家貧無進學,從打工進入木藝業,是位出色的小木匠師。
蔡志展教授的父母皆失學,因此期許子女們都要用功學業,不要一輩子做青瞑牛,因為處處看人臉色,不識字是非常痛苦的事,並勉勵做人要有「志」氣,才會得到好發「展」,這也是志展教授命名的由來。而蔡教授的兄弟姊妹們事業各異,但均有成就,皆屬社會棟樑,達到父母親的最大期望。
志展教授的手足之中,只有他從困學中半工半讀完成大學教育,在臺灣師範大學史地系畢業後歷任台北市立女中教師、中國醫藥學院、臺中教育大學教授。他常以古人「鐵肩挑重擔,棘手著文章」的偉大胸懷來昇華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志展教授所著「鹿溪筆談」分為發展沿革篇、宗教信仰篇、文化教育篇、民俗採訪篇、人物篇及鹿港的第一,說的都是鹿港人、鹿港事。從『詔設「正口」前鹿港史事初探』開啟時間的閘門,帶領我們一路經過宗教信仰、文化教育而到民俗、以及許許多多大家還來
|